|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肝穿刺通常在疑似肝炎、肝硬化、肝脏肿瘤、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等情况下进行,具体指征主要有诊断不明肝病、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明确占位性病变性质、监测治疗效果。
1、诊断不明肝病当血液检查或影像学无法明确病因时,肝穿刺可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帮助鉴别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2、评估肝纤维化通过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可准确判断慢性肝病患者的纤维化程度,为制定抗纤维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明确肝脏占位对超声或CT发现的肝脏肿块进行穿刺活检,可鉴别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肿瘤、血管瘤等不同性质病变。
4、监测治疗效果部分慢性肝病患者需通过重复肝穿刺评估抗病毒或抗纤维化药物的疗效,指导后续治疗调整。
肝穿刺属于有创检查,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评估,术后应卧床观察6小时并监测生命体征,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