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活动性肺结核属于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密切接触者、糖尿病患者以及未接种卡介苗者。
1、传播途径病原体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核传播,潜伏期通常为4-8周,密切接触者感染概率较高。
2、易感人群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营养不良者及老年人更易感染,这类人群需定期进行胸部X线筛查。
3、诊断标准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是确诊依据,分子生物学检测可提高灵敏度,胸部CT能发现早期肺实质病变。
4、防控措施患者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加强营养摄入,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等症状应及时到呼吸科就诊,完成全程治疗可降低传染风险。
龟头接触干燥的艾滋病人血液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极低。艾滋病病毒在体外干燥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且需通过活性病毒直接接触黏膜或破损皮肤才可能传播。
1、病毒活性:干燥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常在几小时内失去活性,无法完成有效传播。
2、传播条件:需同时满足病毒活性、足量病毒载量以及黏膜破损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感染。
3、皮肤屏障:完整皮肤对病毒具有天然屏障作用,若无开放性伤口则阻断感染途径。
4、实际案例:目前尚无经干燥血液接触完整皮肤或黏膜导致艾滋病传播的可靠病例报告。
建议保持皮肤清洁完整,若存在明确高危暴露或皮肤破损,应及时到感染科进行专业风险评估和阻断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