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慢性肾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均属于肾脏疾病,前者为广义概念包含多种慢性肾脏损伤,后者特指肾小球结构的慢性炎症病变,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
1、疾病定义慢性肾炎是持续性肾脏损伤的总称,而慢性肾小球肾炎专指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免疫性炎症损伤,后者属于前者的重要亚型。
2、病因差异慢性肾炎可能由高血压、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引发,慢性肾小球肾炎多与免疫复合物沉积、遗传性肾病等特异性机制相关。
3、临床表现两者均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和水肿,但肾小球肾炎更易伴随低补体血症,进展期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快速下降。
4、治疗原则慢性肾炎需控制原发病,肾小球肾炎需免疫调节,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终末期均需肾脏替代治疗。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限制钠盐和优质蛋白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肌酐升高或尿量减少需及时肾内科就诊。
慢性肾炎可能影响怀孕,具体风险与肾功能损害程度、血压控制情况、蛋白尿水平及并发症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肾功能状态、高血压管理、蛋白尿程度、原发病活动性。
1、肾功能状态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者通常可正常妊娠,但需密切监测。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流产、早产及胎儿生长受限风险,建议孕前评估肾小球滤过率。
2、高血压管理未控制的高血压易引发子痫前期和胎盘功能不足。慢性肾炎患者孕前应将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下,可选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妊娠安全药物。
3、蛋白尿程度大量蛋白尿可能加重低蛋白血症和水肿,增加血栓风险。24小时尿蛋白超过1g者需优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停药方案,孕后改用甲基多巴等替代治疗。
4、原发病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等自身免疫病活动期妊娠风险较高,建议病情稳定半年后再受孕。需监测抗磷脂抗体等指标,必要时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计划妊娠前应完成肾功能评估、血压控制及免疫状态检查,孕期每4周监测肾功能和胎儿发育,避免高盐饮食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