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2次阅读
脑瘫的症状主要包括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和反射异常。症状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
1、运动迟缓患儿可能出现抬头、翻身、坐立等大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部分伴有精细动作障碍,如抓握困难。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痉挛型)或降低(弛缓型),部分患儿呈现肌张力波动,可能伴随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3、姿势异常常见非对称性姿势、角弓反张或蛙状体位,严重者出现脊柱侧弯等继发性骨骼畸形。
4、反射异常原始反射持续存在或消失延迟,平衡反应减弱,可能合并病理反射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
建议定期进行儿童发育筛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儿科或康复医学科就诊,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脑血栓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获得良好预后,治疗效果主要与血栓位置、治疗时机、基础疾病控制、康复训练等因素有关。
1、血栓位置:大脑中动脉等非关键区域血栓预后较好,脑干等重要部位血栓可能遗留功能障碍。急性期可通过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
2、治疗时机:发病4.5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可显著改善预后,超过时间窗则需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3、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控制不佳会导致复发,需长期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配合低盐低脂饮食。
4、康复训练:肢体功能障碍者需在发病后2周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等,6个月内为黄金恢复期。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配合有氧运动促进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