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小孩子得中耳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喂养姿势不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用药、腺样体手术、生活护理等方式干预。
1.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或鼻炎可能导致咽鼓管阻塞,引发中耳积液感染。家长需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
2. 腺样体肥大肥大的腺样体会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中耳通气障碍。表现为夜间打鼾或反复耳痛,建议家长带孩子做鼻咽镜检查,必要时行腺样体切除术。
3. 喂养姿势不当平躺喝奶易使乳汁逆流至中耳,家长需保持45度角喂养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若已发生感染,医生可能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口服抗生素。
4. 免疫系统薄弱婴幼儿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易受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侵袭。建议按时接种肺炎疫苗,发病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配合阿奇霉素颗粒抗感染。
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游泳时使用专用耳塞,出现耳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
腺样体手术时扁桃体是否需要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扁桃体肥大程度、反复感染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等。
1、扁桃体肥大若扁桃体达到三度肥大或导致明显气道阻塞,通常建议同期切除。此类情况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表现为吞咽困难或夜间打鼾,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地塞米松等药物控制急性感染。
2、反复感染每年发作超过7次或存在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者,建议手术处理。发病多与链球菌感染相关,伴随发热咽痛症状,急性期可使用头孢克洛、布洛芬等药物缓解。
3、睡眠呼吸暂停多导睡眠监测显示中重度阻塞时需联合切除。这种情况常与腺样体扁桃体共同增生有关,症状包括睡眠憋醒和白天嗜睡,术前可短期使用孟鲁司特钠减轻气道水肿。
4、局部病变存在扁桃体角化症或肿瘤可疑病变时应手术。可能与EB病毒感染或长期刺激相关,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术后需定期随访观察恢复情况。
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