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尿酸性肾病可能由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异常、慢性肾脏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饮食、药物治疗、碱化尿液、透析治疗等方式干预。
1. 高尿酸血症长期血尿酸超过饱和浓度会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间质,损伤肾小管功能。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可遵医嘱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
2. 嘌呤代谢异常体内嘌呤代谢酶缺陷或过度合成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加。建议减少动物内脏摄入,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碱、洛索洛芬钠、泼尼松缓解炎症反应。
3. 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形成恶性循环。通常伴随水肿和血压升高,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必要时采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4.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等遗传缺陷。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血尿酸水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急性发作。
每日饮水建议超过2000毫升,限制酒精和含糖饮料,肥胖患者需逐步减重至标准范围。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玉米,玉米属于中升糖指数食物,建议选择甜玉米而非糯玉米,搭配蛋白质食物可延缓血糖上升,每日摄入量控制在半根以内。
1、升糖指数:甜玉米升糖指数约55,属于中低升糖食物,糯玉米升糖指数超过70,妊娠期糖尿病应优先选择甜玉米。
2、食用方式:整粒咀嚼食用比玉米糊更利于血糖控制,避免加工成玉米汁或混合糯米食用,推荐蒸煮等低温烹饪方式。
3、搭配原则:搭配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食物可延缓糖分吸收,避免与红薯、土豆等高淀粉食物同餐食用。
4、摄入时机:建议作为加餐分次食用,避免空腹单独进食,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6.7mmol/L时应暂停食用。
监测血糖变化调整摄入量,合并胎儿偏大或血糖控制不佳时需暂停食用,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