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肾结石可通过中医内科、泌尿外科、针灸科、中西医结合科等科室进行治疗。常见原因包括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肾阳虚、阴虚火旺等证型。
1、中医内科采用清热利湿方剂如八正散,配合金钱草、海金沙等利尿排石中药,适用于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的湿热型患者。
2、泌尿外科对于较大结石可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再配合中药排石治疗,常用排石颗粒配合饮水冲击疗法。
3、针灸科选取肾俞、膀胱俞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能缓解肾绞痛并促进输尿管蠕动,常配合耳穴压豆疗法。
4、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溶石与西药解痉镇痛联合方案,常用复方金钱草颗粒配合α受体阻滞剂进行综合治疗。
建议选择省级中医院或三甲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就诊,治疗期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草酸饮食。
肾结石患者切除一个肾脏后,多数情况下剩余肾脏可代偿功能,但可能出现肾功能轻度下降、电解质紊乱、高血压或蛋白尿等问题。
1、肾功能下降单侧肾脏需承担双倍过滤负荷,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建议定期监测肌酐和尿素氮指标,必要时使用金水宝胶囊、尿毒清颗粒等护肾药物。
2、电解质失衡剩余肾脏调节能力减弱,易出现低钾血症或高磷血症,需限制高钾食物摄入,可遵医嘱服用聚苯乙烯磺酸钙、碳酸镧等调节电解质药物。
3、血压波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推荐低盐饮食,常用降压药包括缬沙坦、氨氯地平等,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
4、感染风险泌尿系统解剖改变可能增加尿路感染概率,出现发热或排尿异常时需及时检查,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草酸饮食,每3-6个月复查肾脏超声和肾功能,出现水肿或乏力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