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肾区酸痛可能由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腰肌劳损、多囊肾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镇痛治疗、抗感染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1、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移动可能刺激输尿管引发绞痛,常伴有血尿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消旋山莨菪碱片、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较大结石。
2、肾盂肾炎细菌感染导致的肾脏炎症多伴随发热和排尿不适。治疗需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碳酸氢钠片等抗生素,严重者需静脉给药。
3、腰肌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可能引发腰部肌肉无菌性炎症,热敷和按摩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可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4、多囊肾遗传性肾脏结构异常可能逐渐出现胀痛,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囊肿较大时需穿刺减压,终末期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日常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出现持续疼痛或伴随发热血尿时应及时就诊泌尿外科。
肾衰竭和尿毒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肾衰竭是肾功能逐渐丧失的病理状态,尿毒症则是肾衰竭终末期的严重临床表现。
1、定义差异肾衰竭指肾脏滤过功能持续下降,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尿毒症特指慢性肾衰竭进展至终末期时,体内代谢废物蓄积引发的全身中毒综合征。
2、发展阶段肾衰竭按肾功能损伤程度分为1-5期,尿毒症通常对应第5期,此时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
3、症状表现肾衰竭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乏力,尿毒症期则会出现严重贫血、心包炎、神经系统症状等全身多系统损害。
4、治疗方式肾衰竭3期前以控制原发病为主,尿毒症期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
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助于延缓肾衰竭进展为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