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烫伤后感染可能表现为红肿加重、化脓、发热、伤口周围皮肤发硬或疼痛加剧。感染通常由细菌侵入、伤口处理不当、免疫力低下或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红肿加重烫伤后局部红肿持续扩大,可能伴随皮肤温度升高。细菌感染会导致炎症反应加剧,需及时清创并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磺胺嘧啶银乳膏。
2、化脓渗出伤口出现黄色或绿色脓液,表明存在细菌感染。化脓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病原体,需就医进行伤口引流,可能需口服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3、全身发热体温超过38℃提示可能发生全身性感染。细菌毒素入血会引起发热反应,需血常规检查确认感染程度,严重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
4、疼痛异常本应减轻的烫伤疼痛突然加剧,可能伴跳痛感。神经末梢受细菌毒素刺激会产生异常疼痛,需排除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感染,必要时行手术清创。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更换敷料。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深二度以上烫伤建议定期门诊复查。
胃窦疣状隆起糜烂可通过抑酸护胃、黏膜修复、根除幽门螺杆菌、内镜下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变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胆汁反流、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
1、抑酸护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减少胃酸分泌,联合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形成保护层。胃酸侵蚀是糜烂主要诱因,表现为上腹灼痛、反酸。
2、黏膜修复应用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等药物促进上皮再生,配合康复新液局部修复。黏膜修复障碍可能与缺血缺氧有关,常伴随胃胀、食欲减退。
3、根除幽门螺杆菌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如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PPI)根除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可导致黏膜持续性炎症。
4、内镜下治疗对较大隆起病灶行内镜下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术或黏膜切除术。内镜治疗适用于反复出血或可疑癌变者,需结合病理评估。
治疗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酒,规律进食,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黑便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