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房颤患者多数在药物控制不佳、存在血栓高风险或合并其他心脏结构问题时建议手术,主要手术指征包括症状顽固、左心房扩大、抗凝治疗禁忌等。
1、药物无效持续房颤经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仍无法维持窦性心律,可能需考虑导管消融或外科迷宫手术。
2、血栓风险CHA2DS2-VASc评分≥2分且存在抗凝禁忌(如严重出血史),或左心耳血栓反复形成时,建议行左心耳封堵术联合消融治疗。
3、心脏病变合并需外科处理的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时,可在瓣膜置换或搭桥术中同期实施房颤外科消融。
4、心功能受损房颤导致射血分数下降至40%以下或出现难治性心力衰竭时,节律控制手术可能改善心脏功能。
术后需定期监测心电图,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2-3的抗凝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和高钠饮食。
术后反复发热可能与伤口感染、术后吸收热、药物反应、肺部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调整用药、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处理。
1. 伤口感染手术切口未完全愈合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需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根据结果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配合伤口清创换药。
2. 术后吸收热术后3天内出现38℃以下低热,与组织损伤后炎性介质释放有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多饮水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退热药掩盖病情。
3. 药物反应部分患者对麻醉药或术后镇痛泵药物敏感,可能引起药物热。需评估发热与用药时间关系,必要时调整为对乙酰氨基酚或塞来昔布等替代药物。
4. 肺部并发症全麻术后可能出现肺不张或肺炎,伴随咳嗽咳痰症状。需行胸部CT检查,确诊后使用氨溴索化痰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建议术后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恢复,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3天以上需及时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