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血糖过高属于异常现象,常见于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乏力、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需警惕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器官损害。
1. 生理性因素短期内摄入大量高糖食物或应激状态可能导致暂时性血糖升高,表现为口渴、饥饿感增强。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精制糖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比例。
2. 胰岛素抵抗肥胖或缺乏运动引发的胰岛素抵抗会使血糖持续偏高,常伴腰围增粗、皮肤黑棘皮症。需通过减重和规律有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必要时医生可能开具二甲双胍等药物。
3. 2型糖尿病与遗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降糖药控制血糖。
4. 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起病急骤伴体重骤降,需终身胰岛素治疗。速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制剂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配合血糖监测。
发现血糖异常应尽早就诊内分泌科,日常注意低升糖指数饮食和餐后运动,避免吸烟饮酒等加重代谢紊乱的行为。
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吃豆腐,但需控制摄入量。豆腐作为植物蛋白来源,可能影响血糖的因素主要有升糖指数、加工方式、蛋白质代谢负担、合并肾病风险。
1、升糖指数北豆腐升糖指数约30属低升糖食物,但部分深加工豆腐制品可能添加淀粉,建议选择未添加碳水化合物的原味豆腐。
2、加工方式油炸豆腐泡等高温烹饪会大幅提高脂肪含量,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推荐采用凉拌、清炖等低温烹饪方式。
3、蛋白代谢豆腐含植物蛋白约8g/100g,过量摄入可能通过糖异生作用影响血糖,建议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00-150g。
4、肾病风险糖尿病肾病三期后需限制植物蛋白摄入,豆腐中嘌呤和磷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此类患者应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豆制品摄入。
糖尿病患者可优先选择嫩豆腐、南豆腐等低脂品种,同时监测餐后血糖变化,合并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调整蛋白质摄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