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引发的风湿热反复发作引起,早期表现为关节疼痛、发热,进展期出现心悸、气短,终末期可发展为心力衰竭。
1. 链球菌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诱发免疫反应,反复发作导致心脏瓣膜损伤。需及时使用青霉素清除感染灶,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V钾片、苄星青霉素注射液、阿莫西林胶囊。
2. 风湿热反复风湿热多次发作会引起心脏炎性增生,逐渐形成瓣膜粘连或钙化。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使用泼尼松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地高辛片控制炎症。
3. 二尖瓣病变最常累及二尖瓣导致狭窄或关闭不全,可能与胶原纤维破坏有关,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咳嗽。严重时需行二尖瓣置换术或成形术。
4. 心肌损伤长期炎症导致心肌纤维化,与自身抗体攻击心肌组织相关,常见症状包括下肢水肿、肝肿大。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硝酸异山梨酯片改善心功能。
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并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瓣膜情况,出现咯血或晕厥应立即就医。
夜里痛风疼痛明显可能与尿酸结晶沉积、夜间体温降低、饮水减少、关节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控制、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缓解。
1、尿酸结晶沉积夜间血液流速减缓,尿酸更易在关节处形成结晶刺激组织,表现为突发性剧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2、夜间体温降低睡眠时体温下降导致尿酸溶解度降低,诱发晶体析出。建议保持卧室温度恒定,发作时可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3、饮水减少长时间未饮水使尿液浓缩,尿酸排泄减少。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睡前2小时适量饮水。
4、关节活动减少睡眠时关节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局部血液循环差易引发炎症。白天应适度活动关节,夜间可垫高患肢减轻肿胀。
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避免饮酒,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急性发作期间尽早就医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