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预防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衰需通过控制原发病、定期监测、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等措施实现,主要方法包括严格血压管理、限制蛋白摄入、避免肾毒性药物和规律随访。
1、控制血压将血压稳定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延缓肾损害。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硬化,需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
2、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以优质蛋白为主。过量蛋白会增加肾脏滤过负担,建议选择鸡蛋、鱼肉等易吸收蛋白来源。
3、规避肾毒性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接触造影剂前需充分水化,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等保护剂。
4、定期评估每3-6个月检测尿蛋白、血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转诊至肾内科专科随访。
保持适度运动与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肾脏微循环,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
检查肾和肾上腺建议挂泌尿外科或内分泌科,具体选择需根据症状和检查目的决定,常见原因包括泌尿系统疾病、激素分泌异常等。
1、泌尿外科:肾脏结构异常、肾结石、肾肿瘤等泌尿系统疾病通常需挂泌尿外科,可能伴随血尿、腰痛等症状,可通过超声、CT等检查明确诊断。
2、内分泌科:肾上腺激素分泌异常如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需挂内分泌科,常表现为血压波动、代谢紊乱,需进行激素检测和功能试验。
3、肾内科:肾炎、肾功能不全等肾脏实质病变可挂肾内科,常见水肿、尿量改变等症状,需完善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
4、普通外科:肾上腺肿瘤较大或需手术干预时可能转诊至普通外科,通常结合影像学评估肿瘤性质及手术方案。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空腹项目需禁食8小时,携带既往检查资料有助于医生快速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