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小孩手足口病手脚抽搐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手足口病手脚抽搐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孩手足口病出现手脚抽搐可能与高热惊厥、病毒性脑炎、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受累、遗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典型症状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若出现抽搐需警惕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1、高热惊厥

手足口病患儿体温超过38.5℃可能诱发高热惊厥。表现为突发全身强直或阵挛性抽搐,多持续1-3分钟,发作时意识丧失。家长需立即让患儿侧卧防止误吸,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按压肢体。体温超过38℃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

2、病毒性脑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能突破血脑屏障引发脑炎。除手脚抽搐外,患儿可能出现持续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需通过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确诊,治疗需住院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必要时采用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抗病毒。

3、电解质紊乱

因口腔疱疹疼痛导致进食减少,加之发热出汗可能引起低钠血症。血钠低于125mmol/L时可出现肌肉痉挛和抽搐。需静脉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鼓励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低钠。

4、神经系统受累

病毒直接侵袭脊髓前角细胞可能导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抽搐多伴随肌张力减退和腱反射消失,常见单侧肢体无力。需进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查,急性期可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恢复期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5、遗传代谢异常

合并甲基丙二酸血症等遗传病时,病毒感染可能诱发代谢危象。抽搐常伴意识障碍和酸中毒呼吸,尿液有特殊鼠臭味。需急查血氨和尿有机酸筛查,治疗需限制蛋白摄入,静脉输注左卡尼汀注射液促进代谢,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

家长发现患儿抽搐时应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移除周围危险物品,避免强行喂药或掐人中。恢复期保持环境安静,每日监测体温3次,皮疹处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饮食选择温凉流质如米汤、藕粉,避免酸辣刺激加重口腔疼痛。痊愈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行走不稳或持物费力需复查脑电图。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鹅口疮怎么能彻底清除

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调整饮食、使用药物等方式治疗。鹅口疮通常由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1、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饭后漱口,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定期更换牙刷,避免细菌滋生。使用温和的漱口水,如生理盐水或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有助于减少口腔内真菌数量。 2、饮食调整:避免辛辣、过烫、过硬的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增加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减少真菌滋生的环境。 3、药物治疗: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含片每次1片,每日3次、氟康唑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1次、克霉唑口腔贴片每次1片,每日1次。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4、免疫力提升: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日7-8小时,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5、医疗干预:对于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的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更强效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胶囊每次100mg,每日1次或伏立康唑片每次200mg,每日1次。在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鹅口疮的彻底清除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口腔卫生、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免疫力提升。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吸烟、饮酒等。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鱼类,有助于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预防鹅口疮的复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