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5次阅读
主动脉夹层B型通常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效果多数较为理想。微创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覆膜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术等方式,能够有效隔绝假腔、恢复真腔血流,降低主动脉破裂风险。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多数病情稳定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覆膜支架植入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支架输送至病变部位,覆盖内膜破口并重建血流通道。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血压控制更稳定,多数在3-7天内可下床活动。球囊扩张术主要用于合并分支血管缺血的情况,通过扩张狭窄血管改善远端供血。这两种方式均能避免开胸手术的大创伤,将住院时间缩短至7-10天。对于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可见假腔血栓形成率较高,3个月后多数假腔逐渐萎缩。
术后需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在120/80mmHg以下,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支架移位。建议低盐饮食,每日监测血压,定期复查主动脉CTA。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出现胸背痛加剧需立即就医。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根据病情逐步延长随访间隔。
心脏大动脉转位可以通过手术矫正,多数患者术后可长期存活。心脏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需根据具体类型和并发症情况评估预后。
完全型心脏大动脉转位需在新生儿期进行动脉调转术或心房调转术,术后患儿心脏功能可接近正常,长期存活率较高,但需终身随访监测心功能。不完全型若合并室间隔缺损等畸形,需同期手术修复,术后生存期与畸形复杂程度相关,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存活至成年甚至老年。术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肺动脉狭窄等并发症,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
极少数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复杂畸形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预后相对较差。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若未及时干预,新生儿期死亡率极高。
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低盐饮食,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定期复查心功能。家长应关注患儿活动耐量、口唇发绀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