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被老鼠咬伤后通常需要接种疫苗,包括狂犬病疫苗和出血热疫苗。老鼠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咬伤后存在感染风险,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
老鼠口腔中可能携带狂犬病毒,虽然鼠类传播狂犬病的概率较低,但我国仍将鼠咬伤列为狂犬病暴露二级暴露。伤口需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狂犬病疫苗需在24小时内接种,采用五针法或四针法程序。出血热疫苗适用于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需接种三针基础免疫。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反应,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
极少数情况下,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被实验室饲养的特定鼠种咬伤,可能不需要接种疫苗。这类鼠群经过严格病原体筛查,且咬伤者已有完整疫苗接种史。但普通家鼠、野鼠咬伤仍需规范处置,不可存侥幸心理。特殊职业人群如实验动物饲养员,可提前接种出血热疫苗进行预防。
被咬伤后除接种疫苗外,需观察伤口变化,出现红肿化脓需就医。避免用力挤压伤口,保持干燥清洁。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若老鼠已死亡或表现出异常行为,需向疾控部门报告。疫苗接种期间禁止饮酒、剧烈运动和服用免疫抑制剂,按时完成全部接种程序才能形成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