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脏病

孩子有心脏病做什么检查

|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孩子有心脏病做什么检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孩子有心脏病通常需要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胸部X线、心脏CT或磁共振等检查。心脏病可能由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川崎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

1、心电图

心电图是筛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基础检查,通过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能发现早搏、传导阻滞等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出现右心室肥厚图形,心肌炎可表现为ST段抬高或T波倒置。检查无创快捷,但需保持安静配合。

2、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异常,如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畸形,评估心脏瓣膜功能和心室收缩力。多普勒技术可检测异常血流信号,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诊断尤为重要。检查前需安抚孩子避免哭闹影响图像质量。

3、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常见指标显著升高,暴发性心肌炎时需动态监测。采血检查可能引起孩子恐惧,家长需提前做好心理疏导。

4、胸部X线

胸部X线可观察心脏大小形态及肺血情况,大量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患儿可见肺纹理增粗、心影扩大。心包积液时呈烧瓶样心影,但需注意婴幼儿胸腺可能造成假性心影增大。检查时应做好防护避免辐射。

5、心脏CT/磁共振

心脏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复杂先心病的解剖畸形,磁共振无辐射且可评估心肌组织特性,适用于术后随访或心肌病诊断。检查需镇静配合,磁共振前需移除金属物品,家长应全程陪同安抚。

确诊心脏病后,家长需帮助孩子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注意低盐高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补充。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心功能变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预防呼吸道感染,术后患者要关注伤口护理。心理支持尤为重要,可通过绘本、游戏等方式减轻孩子的医疗恐惧,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最常见的引起心脏病的病因有哪些

心脏病可能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及遗传因素。

1. 高血压

长期血压升高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或心力衰竭。日常需低盐饮食并规律监测血压,药物可选氨氯地平、缬沙坦或氢氯噻嗪。

2. 高脂血症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易形成动脉斑块,增加心梗风险。建议控制动物脂肪摄入,治疗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或依折麦布。

3. 糖尿病

血糖持续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冠状动脉病变。需严格控糖并定期筛查,常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西格列汀等降糖药。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脂质沉积导致管腔狭窄,典型表现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急性期需冠脉介入治疗,药物包含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硝酸甘油。

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多摄入深海鱼和坚果类食物,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和血脂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