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小孩晚上睡觉全身痒可能与皮肤干燥、过敏反应、螨虫叮咬、湿疹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瘙痒、红斑、抓痕等症状。
1. 皮肤干燥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或洗澡水温过高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表现为脱屑、紧绷感。建议家长使用儿童专用保湿霜,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
2. 过敏反应接触新换床单、毛绒玩具或进食致敏食物可能引发荨麻疹,伴随风团样皮疹。家长需排查过敏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
3. 螨虫叮咬床褥未定期晾晒易滋生尘螨,叮咬后出现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建议家长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寝具,严重时医生可能开具硫软膏或炉甘石洗剂。
4. 湿疹特应性体质儿童易发湿疹,常见于肘窝、腘窝等部位,表现为渗出性皮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配合硼酸溶液湿敷,避免抓挠感染。
保持卧室通风清洁,选择纯棉宽松睡衣,剪短指甲减少抓伤风险,若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皮肤破溃需及时就诊。
小儿发烧可通过温水擦浴、减少衣物、调节室温、补充水分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这些方法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适合家庭应急处理。
1、温水擦浴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蒸发散热可帮助降温。家长需避开胸腹部,擦拭后及时擦干皮肤。
2、减少衣物脱去过多衣物保留单层棉质内衣,促进体表散热。家长需注意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蓄积。
3、调节室温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定时开窗通风。过热环境会加重发热症状,建议家长使用空调或风扇改善空气流通。
4、补充水分少量多次喂服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的同时促进排汗散热。家长需观察患儿排尿情况,婴儿可增加母乳喂养频次。
物理降温期间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超过38.5℃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