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牙髓炎可能引起低热,但高热更常见于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或继发颌面部感染。牙髓炎发热主要与细菌感染扩散、炎症介质释放、免疫应答激活、邻近组织受累等因素相关。
1、细菌感染扩散龋坏未及时治疗导致细菌侵入牙髓,释放内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可配合阿莫西林、甲硝唑、布洛芬控制感染和发热。
2、炎症介质释放牙髓组织坏死产生大量前列腺素和细胞因子,通过血液循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应急处理可开髓减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头孢克洛缓解症状。
3、免疫应答激活机体对感染产生免疫反应时白细胞介素-1等致热原增加。建议完善血常规检查,必要时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克林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
4、邻近组织受累炎症突破根尖孔引起根尖周炎或颌骨骨髓炎时更易发热。需拍摄牙片评估病变范围,严重者需拔牙配合脓肿切开引流,选用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泼尼松等治疗。
出现发热伴牙痛应及时口腔科就诊,治疗期间避免患侧咀嚼,保持口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漱口,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物理降温。
小孩舌头上长泡可能与口腔溃疡、疱疹性龈口炎、手足口病、鹅口疮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护理、抗病毒治疗、抗真菌治疗等方式缓解。
1、口腔溃疡饮食过烫或缺乏维生素可能刺激黏膜形成溃疡,表现为单个圆形白斑伴疼痛。家长可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避免酸性食物刺激,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西瓜霜喷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2、疱疹性龈口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舌面成簇小水疱,常伴随发热拒食。家长需保持孩子口腔清洁,避免抓挠,需就医使用阿昔洛韦乳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康复新液等抗病毒药物。
3、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会引起舌部疱疹及手足皮疹,具有传染性。家长应隔离患儿并消毒用品,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4、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形成乳白色斑膜,擦除后基底发红。家长需煮沸消毒奶瓶,哺乳前清洁乳头,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制霉菌素片、碳酸氢钠溶液、克霉唑口腔药膜。
日常注意提供温凉流质饮食,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创面,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或进食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