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糖尿病导致的失明能否恢复与视网膜病变程度有关,早期干预可能改善视力,晚期不可逆损伤通常无法恢复。主要影响因素有视网膜缺血程度、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视神经萎缩。
1、视网膜缺血:微血管闭塞导致视网膜缺氧,可通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延缓进展,但已坏死的感光细胞不可再生。伴随视力模糊、视野缺损。
2、黄斑水肿:血糖波动引发黄斑区液体积存,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抗VEGF药物可减轻水肿,改善中央视力。伴随视物变形、色觉异常。
3、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破裂致玻璃体积血,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积血,术后联合全视网膜光凝。伴随突然视力下降、飞蚊症加重。
4、视神经萎缩: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神经纤维不可逆损伤,目前无有效逆转手段,可尝试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延缓进展。
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需每3-6个月复查眼底,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补充叶黄素、锌等营养素有助于保护残余视力。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魔芋粉、燕麦片、藜麦、奇亚籽等食物作为代餐,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药物控制血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避免自行选择代餐导致营养失衡。
一、食物1. 魔芋粉魔芋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吸水膨胀后可延缓胃排空,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升高。
2. 燕麦片燕麦片含有β-葡聚糖,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建议选择无糖即食型产品。
3. 藜麦藜麦是低升糖指数主食,蛋白质含量高且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
4. 奇亚籽奇亚籽遇水形成凝胶状物质,能减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速度。
二、药物1. 阿卡波糖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分解降低餐后血糖。
2. 二甲双胍双胍类降糖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减少肝糖输出。
3. 格列美脲磺脲类促泌剂,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需警惕低血糖风险。
4. 西格列汀DPP-4抑制剂,通过增强肠促胰素作用调节血糖。
代餐选择需考虑全天总热量与营养素配比,建议配合血糖监测和适量运动,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