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肝癌可通过手术切除、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肝癌通常由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黄曲霉毒素暴露、肝硬化、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早期肝癌患者若符合手术指征,可通过肝部分切除术或肝移植术实现根治性治疗。手术切除适用于肿瘤局限在单一肝叶且无血管侵犯的情况,术后需配合病理检查明确分期。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代偿不全、腹腔感染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和胆红素水平。
晚期肝癌可选用仑伐替尼胶囊、索拉非尼片等分子靶向药物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这类药物通过阻断VEGFR、PDGFR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和蛋白尿。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肝脏增强CT评估疗效。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卡瑞利珠单抗注射液可通过激活T细胞免疫功能对抗肿瘤。免疫治疗适用于PD-L1高表达的晚期肝癌患者,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需配合糖皮质激素处理并发症。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适用于不能手术的中期肝癌。TACE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联合化疗药物局部灌注,可使肿瘤缺血坏死。治疗间隔周期为4-6周,需监测肝功能变化,术后可能出现栓塞后综合征表现。
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可配合鳖甲煎丸、华蟾素片等中成药辅助改善症状。中医辨证多采用疏肝健脾、化瘀解毒治法,常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草药配伍。需注意中药与靶向药物的相互作用风险,避免自行服用不明成分的偏方。
肝癌患者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选择鱼肉、蛋清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可进行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出现腹水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所有治疗均需在肝胆外科或肿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增强CT或MRI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