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怎么做检查 判断骨质疏松需做3个检查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诊断通常需进行骨密度检测、X线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三项核心项目。骨密度检测是金标准,X线检查辅助观察骨质结构,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首选方法,通过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矿物质密度,计算T值判断骨质状况。T值≤-2.5可确诊骨质疏松,-1.0至-2.5提示骨量减少。该检查无创、辐射量低,可重复用于疗效监测。
普通X线片可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等骨质疏松晚期表现,但对早期诊断敏感性不足。胸腰椎侧位片能评估椎体形态改变,如鱼椎样变形或楔形变。X线检查更适合筛查骨折风险,需结合骨密度结果综合判断。
包括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基础代谢指标,以及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等内分泌检测。这些检查可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维生素D缺乏症。骨代谢标志物如β-胶原降解产物可动态评估骨吸收状况。
日常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优选乳制品、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每周3次30分钟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可刺激骨形成;避免吸烟酗酒,6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筛查骨密度。出现驼背、身高缩短等体征时应及时就医,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需提前预防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