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症状要警惕月经过多或子宫肌瘤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医学科普人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医学科普人
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非经期出血、下腹坠胀疼痛、贫血相关症状是需警惕月经过多或子宫肌瘤的五种典型表现。这些症状可能与激素紊乱、子宫内膜病变、子宫肌瘤生长压迫、凝血功能障碍、盆腔炎症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评估。

正常月经量为20-60毫升,若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且持续数小时,或出现大量血块,可能提示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会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干扰子宫收缩止血功能。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屈螺酮炔雌醇片、茜芷胶囊等药物控制出血,同时需排查凝血功能异常等全身性疾病。
月经周期规律但出血时间延长,可能与子宫肌瘤导致宫腔变形影响内膜脱落有关。持续出血易引发贫血,需检测血红蛋白水平。临床常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地屈孕酮片等调节内膜,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伴随压迫症状时需考虑子宫肌瘤剔除术。
两次月经间期出现点滴出血或大量阴道流血,需警惕黏膜下肌瘤突出宫腔或合并子宫内膜息肉。这类出血可能伴随内膜异常增生,建议进行宫腔镜检查。可短期应用炔诺酮片、葆宫止血颗粒等药物,同时需排除宫颈病变等器质性疾病。

肌瘤增大压迫盆腔神经或带蒂肌瘤扭转时,会出现持续性下腹隐痛或急性绞痛。疼痛常放射至腰骶部,可能伴随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超声可明确肌瘤位置与大小,直径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选择米非司酮片缩小子宫体积,必要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长期经量过多会导致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缺铁性贫血表现,血红蛋白低于110g/L需干预。除补充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外,应针对原发病治疗。对于已完成生育的顽固性贫血患者,子宫切除术可能是根治性选择。

日常需记录月经周期、经量及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妇科医生评估,禁止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肌瘤变化,若出现突发剧烈腹痛或出血量骤增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