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女性痛经的穴位按摩法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健康科普君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健康科普君
女性痛经可通过按摩三阴交穴、关元穴、子宫穴、血海穴、合谷穴等穴位缓解症状。痛经通常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虚、湿热蕴结等原因引起。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摩此穴有助于调理肝脾肾三经气血,改善气滞血瘀型痛经,常见症状为经前乳房胀痛、经血色暗有血块。可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压5分钟,配合热敷效果更佳。气血虚弱者可搭配当归补血汤调理。
关元穴在脐下3寸处,属任脉要穴。针对寒湿凝滞型痛经,表现为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按摩时可用掌心逆时针揉按至局部发热。日常可配合艾灸10分钟,避免生冷饮食。若伴随腰膝酸软等肾阳虚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右归丸。
子宫穴位于脐下4寸旁开3寸,专治妇科疾患。对湿热蕴结型痛经伴经血黏稠、带下黄稠者,可用指关节轻叩此穴100次。治疗需配合清热利湿,如使用妇科千金片。按摩前后饮用陈皮山楂茶有助于行气化湿。

血海穴在膝盖髌骨内上缘2寸处,主治血分病症。适用于经期小腹刺痛拒按的血瘀型痛经,可用拇指垂直按压至酸胀感持续3分钟。月经前一周开始每日按摩,配合益母草颗粒效果更显著。注意经量过多者慎用此法。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具有全身镇痛作用。各类痛经均可配合按压此穴,用对侧拇指掐按至微痛维持2分钟。肝郁气滞者宜加按太冲穴,可选用逍遥丸疏肝解郁。急性发作时按压合谷穴能快速缓解痉挛疼痛。

穴位按摩需在经前3天开始每日进行,每个穴位操作3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度。配合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经期禁食生冷辛辣。若痛经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腹痛,应及时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长期痛经者建议中医辨证调理,可配合当归、川芎等药材足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