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冠军”被挖出!有些油很大!每天吃一些,血脂稳稳降!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0次浏览

血脂悄悄升高这件事,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可怕。很多人直到体检报告亮红灯,才惊觉自己已经成了"高血脂预备军"。其实厨房里就藏着天然的"血管清道夫",它们看似普通,降脂效果却出人意料。

一、藏在厨房的降脂三剑客

1、不起眼的燕麦

燕麦中的β-葡聚糖就像血管里的"小扫把",能粘附胆固醇带出体外。选择需要煮制的钢切燕麦,保留更多膳食纤维。早餐用牛奶煮燕麦时加勺奇亚籽,降脂效果更好。

2、被低估的黑木耳

这种黑色食材含有堪比阿司匹林的抗凝成分,但更温和安全。泡发后凉拌或快炒,每周吃3次,每次巴掌大的量就够。注意要彻底泡发洗净,避免残留杂质。

3、带苦味的柑橘类

柚子、橙子表面的白色橘络别急着撕掉,里面的芦丁能增强血管弹性。连皮带瓤吃丑橘,或者用柑橘皮煮水喝,都是不错的吃法。但服药期间要避开西柚。

二、这些"健康油"可能是陷阱

1、过度追捧的椰子油

虽然打着"天然"标签,但82%都是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高出10%。偶尔用来烘焙可以,千万别当成日常用油。

2、过度精炼的橄榄油

特级初榨橄榄油确实健康,但烟点低的缺点被商家刻意回避。高温爆炒时会产生有害物质,更适合凉拌或低温烹饪。

3、隐藏的反式脂肪酸

标着"植物奶油"、"起酥油"的加工食品要警惕,成分表里出现"氢化"二字就别往购物车里放。这些油在体内代谢需要45天。

三、科学用油记住三原则

1、小瓶换着买

别图便宜买大桶装,开封后油脂会氧化酸败。准备2-3种油轮换着吃,比如菜籽油、花生油、茶籽油组合。

2、看懂烟点值

煎炸选烟点>200℃的米糠油,快炒用180℃左右的葵花籽油,凉拌则用亚麻籽油等低温油。油锅冒烟说明已经开始变质。

3、控制总摄入

即使用再健康的油,每天也别超过25-30克。有个简单判断法:炒完菜的盘子底不能汪着油,用厨房纸能擦干净才算合格。

四、特别提醒两类人群

1、血脂已经偏高的人

要严格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连坚果每天也别超过手心一小把。可以多吃深海鱼,但避免鱼头这类胆固醇高的部位。

2、长期吃素的人

别以为素食就等于低脂,反复煎炸的素鸡、油豆泡,还有椰浆饭里的椰奶,都可能让血脂不降反升。

降脂不是苦行僧式的忌口,而是学会和食物聪明相处。把燕麦片当零食,用黑木耳替代部分肉类,炒菜时顺手擦掉锅底多余的油...这些微小改变累积起来,体检报告上的箭头就会乖乖掉头向下。从今天开始,给血管来场温柔的大扫除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