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眼底病的症状

儿童病毒性眼底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畏光流泪等症状。病毒性眼底病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引起,可能伴随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等病变。
儿童病毒性眼底病早期常出现视力模糊或急剧下降,与病毒侵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性视网膜炎可导致视网膜坏死,患儿可能主诉看东西变形或视野缺损。家长需及时带孩子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阿昔洛韦滴眼液等抗病毒药物,配合维生素B12片营养神经。
患儿可能描述眼前有固定或飘动的暗影,常见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引起的玻璃体混浊。病毒活动期可观察到眼底棉絮斑,可能伴随视网膜血管炎。家长发现此类症状应避免让孩子揉眼,需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视网膜损伤程度,治疗时可联合使用膦甲酸钠注射液和干扰素α2b滴眼液。
病毒刺激三叉神经末梢会导致眼部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可能出现眼睑疱疹。急性期患儿常因疼痛拒绝睁眼,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或角膜上皮损伤。家长需用生理盐水清洁眼周分泌物,医生可能开具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配合口服泛昔洛韦颗粒控制病毒感染。
部分患儿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片状出血,多见于EB病毒引起的急性视网膜坏死。出血灶周围常见黄白色渗出,可能伴随玻璃体炎症反应。这种情况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静脉注射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必要时联合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
晚期患儿可能出现辨色力下降,尤其对蓝色识别障碍明显,提示病毒已累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柯萨奇病毒感染者可能伴随视盘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外层视网膜结构紊乱。除抗病毒治疗外,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分散片营养视神经,配合叶黄素软胶囊改善视网膜代谢功能。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避免强光刺激并减少用眼强度,用干净湿毛巾冷敷眼睑缓解不适。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适当补充蓝莓等抗氧化水果。所有治疗均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眼底照相监测病情进展,切忌自行使用激素类眼药水。病毒活跃期应隔离患儿个人用品,注意消毒玩具和毛巾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