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细膜扭转是什么病

肠细膜扭转一般是指肠系膜扭转,属于急腹症的一种,可能由先天性肠系膜发育异常、肠道蠕动异常、腹部外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肠系膜扭转需及时就医,避免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肠系膜扭转可能与先天性肠系膜发育异常有关,如肠系膜根部附着点过窄或肠系膜过长。这类患者可能自幼存在解剖结构异常,但早期无明显表现,随年龄增长或肠道活动增加时易诱发扭转。典型症状为突发脐周绞痛伴呕吐,可通过腹部CT或增强CT确诊。治疗需紧急手术解除扭转,必要时切除坏死肠段。
肠道蠕动异常如肠痉挛、肠梗阻等可能导致肠系膜扭转。常见诱因包括暴饮暴食、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表现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行肠粘连松解术。
腹部外伤如撞击、坠落等可能直接导致肠系膜撕裂或扭转,多伴随腹腔内出血。患者常有明确外伤史,腹痛进行性加重伴肌紧张,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需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修复肠系膜,术后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预防感染。
肠道肿瘤如结肠癌可能因占位效应牵拉肠系膜引发扭转。中老年患者若出现消瘦、便血伴急性腹痛需警惕,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切除肿瘤及受累肠段,术后配合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是肠系膜扭转的常见诱因,既往有阑尾炎、妇科手术史者风险较高。表现为术后远期突发肠梗阻症状,CT可见漩涡征。需手术松解粘连,术后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渗出。
肠系膜扭转患者术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日常应规律进食,餐后1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若出现反复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应及时就诊,排除复发可能。长期便秘者可通过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