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输尿管结石1.2厘米通常难以自行排出。输尿管结石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等。
1、药物排石:适用于直径小于0.6厘米的结石,可通过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药物促进排石。
2、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0.6-2厘米的结石,利用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后排出,可能伴随血尿、肾绞痛等短期不适。
3、输尿管镜碎石: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通过尿道置入输尿管镜直接碎石,需全身或椎管内麻醉,术后可能留置双J管。
4、经皮肾镜碎石:适用于较大或复杂结石,建立经皮肾通道后碎石取石,需评估出血风险,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建议及时就医评估,根据结石位置、肾功能等情况选择个体化方案,术后注意多饮水、限制高草酸饮食以减少复发。
输尿管结石体外碎石过程中通常会有轻微疼痛,多数患者可耐受,疼痛程度主要与结石位置、个体敏感度、设备类型、镇痛措施等因素有关。
1、结石位置:输尿管上段结石因靠近肾脏,碎石时可能引发腰部钝痛;下段结石靠近膀胱,可能产生下腹坠胀感。
2、个体敏感度:痛阈较低的患者可能对冲击波敏感,表现为针刺样痛感,术前可告知医生调整能量参数。
3、设备类型:电磁式碎石机痛感较轻,液电式可能伴随较强震动感,新型设备多配备实时镇痛功能。
4、镇痛措施:术前30分钟可肌注镇痛药,水中碎石能缓冲冲击波,体表涂抹耦合剂可减少皮肤灼痛。
术后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排尿情况,若出现持续剧痛或血尿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