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痉挛有哪些症状

胃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胃痉挛通常由胃肠功能紊乱、饮食刺激、消化性溃疡、胃炎、胆道疾病等因素引起。
胃痉挛最典型的症状是突发性上腹部绞痛,疼痛呈阵发性发作,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难忍不等,部分患者描述为刀割样或拧绞样疼痛。疼痛发作时,患者常因剧痛弯腰屈膝,按压腹部可能暂时缓解。这种疼痛多与胃肠平滑肌异常收缩有关,常见于饮食不当或受凉后。
胃痉挛发作时常伴随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黏液,严重时可吐出胆汁。呕吐后腹痛可能暂时减轻,但反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胃炎、食物中毒或胃肠梗阻患者。若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渣样,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
胃痉挛患者常感觉上腹部胀满,频繁嗳气或排气。腹胀可能由胃肠动力障碍、食物发酵产气或吞入过多空气导致。嗳气后腹胀感可短暂缓解,但易反复发作。这类症状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或慢性胃炎患者,进食产气食物后症状可能加重。
部分胃痉挛患者在剧烈腹痛时会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自主神经反应。这种情况多见于胆绞痛、肾绞痛等内脏剧烈痉挛时,也可能与疼痛刺激迷走神经有关。若同时出现发热、黄疸,需警惕胆道系统疾病。
胃痉挛可能伴随腹泻或便秘。胃肠功能紊乱时,肠蠕动加快可导致水样腹泻;而痉挛性疼痛抑制肠蠕动时则可能出现便秘。若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需考虑肠易激综合征。若大便带血或呈柏油样,可能提示消化道溃疡出血。
胃痉挛发作时应暂时禁食,避免冷热刺激,可用热水袋热敷上腹部。日常需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摄入。慢性胃痉挛患者建议完善胃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若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不缓解,或出现呕血、便血、高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