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症是什么病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因横纹肌细胞损伤导致肌红蛋白等细胞内成分释放入血的临床综合征,可能由剧烈运动、挤压伤、药物毒性等因素引发,典型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及酱油色尿。
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与肌肉细胞膜完整性破坏有关。物理性损伤如车祸挤压伤、长时间制动或癫痫持续状态导致的肌肉过度收缩是常见诱因。代谢性因素包括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电解质紊乱。药物毒性中他汀类降脂药、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可能引发肌溶解。遗传性疾病如麦卡德尔病也可导致运动后肌红蛋白尿。
患者常出现突发性肌群疼痛肿胀,以大腿、下背部明显,伴进行性肌无力。肌红蛋白尿使尿液呈茶色或酱油色,严重时尿量减少。血液检查可见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部分患者合并高钾血症、急性肾损伤。约30%病例会出现发热、恶心等全身炎症反应。
临床诊断需结合肌酸激酶检测、尿肌红蛋白定性及肾功能评估。肌酸激酶超过1000U/L具有诊断意义,超过5000U/L提示病情严重。超声检查可鉴别肌肉血肿,MRI能显示肌肉水肿范围。需排除心肌梗死、溶血性疾病等引起肌红蛋白升高的其他疾病。
确诊后需立即静脉补液维持尿量,推荐使用生理盐水每小时200-300ml。碱化尿液可选用碳酸氢钠注射液,减少肌红蛋白管型形成。严重高钾血症需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拮抗心肌毒性。持续性肾衰竭患者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如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无氧运动,军事训练或健身时应循序渐进补充水分。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定期监测肌酸激酶,出现肌痛需及时就医。高温环境下作业须保证电解质补充,创伤患者需尽早解除肢体受压状态。遗传代谢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随访。
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饮食需控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汁的摄入,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3升。建议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肌肉压迫,康复阶段可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促进肌纤维修复。出现任何肌肉异常疼痛或尿色改变应及时复查肌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