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能做哪些运动康复
骨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骨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高强度冲击性运动,康复运动选择需以低强度负重和平衡训练为主,主要包括跳跃类运动、高强度对抗运动、过度前屈旋转运动、快速爆发力训练及不稳定性器械训练。

篮球、跳绳等运动产生的垂直冲击力可能引发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患者骨小梁结构脆弱,落地时地面反作用力可达体重的5-8倍,易导致微骨折累积。建议改为踏步机或低台阶训练,控制足部冲击力度在安全范围内。
足球、橄榄球等接触性运动存在碰撞风险。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T值通常≤-2.5,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桡骨远端或股骨颈骨折。康复期应选择太极拳、水中操等零对抗运动,通过水的浮力减少关节负荷。
仰卧起坐、体前屈等动作会增加椎体前缘压力。骨质疏松患者椎体生物力学强度下降40%-60%,反复前屈可能诱发楔形变。推荐采用仰卧臀桥替代,保持脊柱中立位的同时强化核心肌群。

短跑、跳高等无氧运动需要瞬时肌肉爆发。骨质疏松患者肌肉-骨骼协调能力减退,快速发力易导致肌腱附着点撕脱性骨折。功率自行车或椭圆机等匀速器械更适合改善骨代谢。
波速球、平衡垫等不稳定平面训练增加跌倒风险。骨质疏松患者本体感觉退化,使用此类器械时骨折发生率升高3-5倍。建议先在平行杠内进行静态平衡练习,逐步过渡到双杠行走训练。

骨质疏松运动康复需遵循"低冲击、渐进性"原则,推荐每周3-5次30分钟的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配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增强骨密度。日常补充800-1200mg钙剂与800IU维生素D,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三维步态分析,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定期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监测骨量变化。冬季户外运动需特别注意防滑,选择鞋底有防滑纹路的运动鞋降低跌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