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这些穴位可以治疗便秘
肛肠科编辑
医语暖心
肛肠科编辑
医语暖心
刮痧刺激特定穴位可能有助于缓解功能性便秘,常用穴位有天枢穴、大肠俞穴、足三里穴、支沟穴、上巨虚穴。便秘可能与胃肠蠕动减慢、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属足阳明胃经。刮拭该穴位可调节肠腑气机,促进肠道蠕动。操作时用刮痧板呈45度角从内向外单向刮拭,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该穴位适用于饮食积滞型便秘,常伴有腹胀、嗳气等症状。孕妇及腹部皮肤破损者禁用。
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刮痧刺激可改善肠道传导功能,缓解排便困难。建议配合天枢穴同步操作,使用刮痧板沿膀胱经走向从上向下刮拭。适用于久坐少动导致的便秘,可能伴随腰骶部酸胀。骨质疏松患者需控制力度。
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该穴为强壮要穴,刮痧可补益脾胃、促进消化功能。操作时沿胃经走向向上刮拭,适用于气血虚弱型便秘,常见于老年体弱人群,多伴食欲减退。皮肤过敏者应改用按揉法替代。

在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刮痧该穴能疏通三焦气机,缓解因情绪紧张导致的便秘。操作时从肘部向手腕方向刮拭,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便秘,多与焦虑、失眠并存。上肢静脉曲张者慎用。
在犊鼻穴下6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刮痧刺激可调节大肠功能,改善燥屎内结。建议配合足三里穴交替刮拭,适用于热结型便秘,常见大便干结如羊粪状。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刮痧强度。

进行穴位刮痧时建议使用水牛角刮痧板配合医用凡士林润滑,每个穴位刮拭20-30次为宜,每周不超过3次。刮痧后饮用300-500毫升温水,避免立即洗澡。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每日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便秘超过2周无改善,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至消化内科就诊排除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孕妇、凝血功能障碍者及皮肤感染者禁止自行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