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病的原因

内分泌科编辑 医语暖心
212次浏览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病可能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足部感染、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截肢。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足部,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

1、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和神经损伤,增加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概率。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足部血液供应。同时高血糖还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感觉减退或丧失,使患者无法及时发现足部损伤。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关键措施,患者应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2、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异常或丧失,患者可能无法感知疼痛、温度变化或压力,容易发生足部损伤而不自知。神经病变还会影响汗腺功能,导致足部皮肤干燥、皲裂,增加感染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足部麻木、刺痛、灼热感等症状。预防神经病变需要控制血糖,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营养神经药物,并定期进行神经功能检查。

3、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会导致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影响足部血液供应,使组织缺氧、营养不良,伤口难以愈合。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部皮肤苍白或发绀等症状。血管病变严重时可能导致足部坏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西洛他唑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需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或血管搭桥手术。

4、足部感染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足部微小伤口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蜂窝织炎、脓肿甚至骨髓炎。感染会加速组织坏死,增加截肢风险。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患者可能出现足部红肿、疼痛、发热、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治疗足部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克林霉素胶囊等,严重感染需住院治疗。

5、足部外伤

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减退,容易因不合脚的鞋子、热水烫伤、修剪趾甲不当等原因造成外伤而不自知。外伤后伤口难以愈合,容易继发感染。患者应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每日检查足部有无伤口、水泡或红肿。发现足部外伤应及时就医处理,避免自行用药或拖延治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期由专业人员修剪趾甲,可减少外伤发生。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注意有无伤口、红肿或皮肤改变。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足部受压或摩擦。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但不要长时间浸泡。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戒烟限酒。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包括神经感觉测试和血管评估。发现足部问题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处理。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