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肝性脑病患者在医生评估后可以输注白蛋白,但需严格监测血氨水平。肝性脑病是严重肝功能异常导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白蛋白输注可能通过调节血浆渗透压改善症状,但过量可能加重氨代谢负担。
白蛋白输注适用于合并低蛋白血症或腹水的肝性脑病患者。肝硬化患者因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常出现血清白蛋白降低,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可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减少腹水形成,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临床常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输注后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部分研究显示适度白蛋白输注有助于清除血氨,但输注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不超过5克。
对于血氨显著升高的急性肝性脑病患者,盲目输注白蛋白可能加重病情。白蛋白溶液中的某些稳定剂可能干扰氨代谢,高渗溶液快速输注会导致血容量骤增,可能诱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输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循环超负荷。这类患者需优先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等降氨治疗,待血氨稳定后再评估白蛋白输注必要性。
肝性脑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血氨及凝血指标,饮食需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在0.5-1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和乳制品。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保持排便通畅有助于氨排泄。出现意识改变或行为异常时需立即就医,临床治疗需综合评估肝功能分级、并发症及营养状况,任何药物干预都应在肝病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