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小儿肠痉挛怎么办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肠痉挛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黄玉红
黄玉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肠痉挛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饮食、药物干预、心理安抚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受凉、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家长需用温热毛巾敷于患儿腹部,顺时针轻柔按摩脐周,有助于缓解平滑肌痉挛。注意温度不宜过高,单次热敷不超过15分钟。

2、调整饮食:

建议家长暂停喂养生冷食物,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摄入豆类、奶制品等易产气食物。

3、药物干预:

可遵医嘱使用颠茄片、山莨菪碱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前两者可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后者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4、心理安抚:

家长需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通过拥抱、玩具转移注意力。紧张情绪可能加重肠道痉挛,哭闹时可采用飞机抱姿势缓解不适。

发作期间建议记录腹痛时间与诱因,若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随发热、血便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暴饮暴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肠炎的症状及治疗有哪些

胃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脱水电解质紊乱,可通过补液治疗、对症用药、饮食调整、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1、恶心呕吐

胃黏膜受刺激引发的防御反应,轻症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严重呕吐需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昂丹司琼等止吐药物。

2、腹痛腹泻

肠道蠕动异常导致痉挛性疼痛,水样便每日超过3次即为腹泻。蒙脱石散、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可缓解症状,伴发热需排查感染性病因。

3、发热乏力

病原体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细菌性胃肠炎需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4、脱水电解质紊乱

频繁吐泻导致体液丢失,出现口渴尿少等症状。轻中度脱水首选口服补液盐,重度需静脉补液并监测血钾钠水平。

发病期间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避免乳制品及高脂食物。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