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饮食调节、运动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方式治疗。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肥胖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节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粗粮,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方式稳定血糖。
2、运动干预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配合抗阻训练。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
3、药物治疗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格列美脲促进胰岛素分泌,西格列汀延缓肠促胰素降解。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药物。
4、血糖监测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更全面掌握血糖波动规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糖尿病打胰岛素可能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注射部位反应、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1、低血糖胰岛素过量或进食不足可能导致低血糖,表现为头晕、出汗、心悸等症状。建议定期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应急。
2、体重增加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利用和脂肪合成,可能导致体重上升。需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必要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3、注射部位反应长期注射可能出现局部硬结、脂肪萎缩或增生。应轮换注射部位,选择优质针头,避免重复使用。
4、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对胰岛素成分过敏,出现皮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停用并就医,更换胰岛素类型或进行脱敏治疗。
使用胰岛素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