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血糖高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方式控制。血糖升高通常由胰岛素抵抗、胰腺功能异常、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每日主食控制在200-300克,分餐进食避免血糖波动。
2、运动干预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
3、药物治疗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格列美脲促进胰岛素分泌,阿卡波糖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药方案。
4、血糖监测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记录血糖变化趋势。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4.4-7.0mmol/L,餐后2小时<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血糖及相关并发症筛查。出现明显口渴、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严重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肝脏糖异生增强、黎明现象、苏木杰反应等因素有关。
1、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无法抑制肝糖输出。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替代治疗。
2、肝脏糖异生增强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异常活跃,促进肝糖原分解。可配合使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药物抑制肝糖生成。
3、黎明现象晨间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引起胰岛素抵抗。建议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或调整口服降糖药剂量。
4、苏木杰反应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需减少晚间降糖药物用量,并监测凌晨3点血糖值。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夜间加餐,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