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代谢手术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家族史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父母患病者子女发病概率显著增加。建议定期监测血糖,高风险人群需提前干预生活方式。
2、不良饮食: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糖代谢。
3、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能有效提升葡萄糖利用率。
4、肥胖因素:内脏脂肪堆积引发慢性炎症,破坏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体重可显著改善血糖,严重肥胖者需考虑减重手术。
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配合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药物管理,主要关注点包括血糖监测频率、饮食结构调整、运动强度和药物依从性。
1、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饮食控制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少量多餐有助于稳定血糖。
3、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
4、药物管理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
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和神经病变检查,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