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糖尿病坏疽可通过清创处理、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血管重建等方式治疗。糖尿病坏疽通常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清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机械清创或酶解清创,严重时可能需截肢手术。
2、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等。
3、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使用头孢呋辛、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等。
4、血管重建对于下肢缺血导致的坏疽,可采用血管成形术或旁路移植术改善血供,需血管外科评估手术指征。
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变化,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定期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发现早期病变及时就医干预。
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药物管理,主要关注点包括血糖监测频率、饮食结构调整、运动强度和药物依从性。
1、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饮食控制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少量多餐有助于稳定血糖。
3、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
4、药物管理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
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和神经病变检查,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