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肺心病是指由肺部疾病导致的心脏病,全称为肺源性心脏病,主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等肺部病变引发右心负荷过重,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大或功能衰竭。
肺心病多由长期肺部疾病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最常见病因,持续气道阻塞导致肺泡内压力升高,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上升。肺动脉高压迫使右心室代偿性肥厚,长期负荷过重可发展为右心衰竭。其他病因包括肺间质纤维化、反复肺栓塞等,这些疾病通过类似机制影响心肺功能。
早期症状以呼吸困难为主,活动后加重,伴随咳嗽、咳痰等原发肺部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体征。部分患者出现心悸、乏力,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或咯血。症状常因肺部感染或劳累诱发急性加重。
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胸部X线可见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厚或肺性P波;超声心动图能直接评估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功能。血气分析可发现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明确原发肺部疾病。
治疗以控制原发肺部疾病和改善心功能为主。氧疗是基础措施,可缓解低氧血症引起的肺动脉收缩。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粉吸入剂用于改善通气。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可减轻水肿,强心药物如地高辛片需谨慎使用。严重肺动脉高压可考虑靶向药物。
肺心病预后与原发病控制情况相关,需长期随访管理。患者应戒烟并避免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低盐饮食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耐力。急性加重期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肺心病患者需注意日常氧疗规范,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粉尘或冷空气刺激。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液体摄入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定期监测体重和水肿情况,出现症状恶化如静息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评估。
肺心病心衰病人吸氧流量一般为每分钟1-2升,具体流量需根据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程度、基础疾病控制情况、个体耐受性等因素调整。
1、血氧监测需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过低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高流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2、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期可短时提高至每分钟2-4升,症状缓解后逐步下调,同时配合利尿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
3、基础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应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肺动脉高压患者需严格监测氧疗效果,必要时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
4、个体差异老年患者或存在二氧化碳潴留风险者初始流量宜更低,夜间睡眠时可配备血氧仪动态观察,避免氧中毒。
建议使用医用氧气湿化瓶,定期清洁鼻导管,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变化,出现意识改变或气促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