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白蛋白输注对癌症患者的利弊需结合病情评估,主要益处包括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血浆渗透压,潜在风险可能涉及加重心脏负荷、促进肿瘤生长。
1、纠正低蛋白血症癌症患者常因营养不良或蛋白质消耗导致低蛋白血症,白蛋白输注可快速提升血清蛋白水平,改善组织水肿。需监测肝功能及营养状态。
2、维持循环稳定白蛋白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适用于大量腹水或术后血容量不足患者。但心功能不全者需谨慎控制输注速度。
3、潜在促瘤风险部分研究提示外源性白蛋白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途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晚期恶病质患者需权衡营养支持与肿瘤进展风险。
4、代谢负担增加白蛋白半衰期约20天,过量输注可能加重肝肾代谢压力。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必要时联合利尿治疗。
癌症患者使用白蛋白需个体化评估,建议联合肿瘤科与营养科制定方案,优先通过膳食补充优质蛋白,必要时再考虑医疗干预。
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主要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期:肾小球高滤过期、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大量蛋白尿期、肾功能衰竭期。
1、高滤过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超过正常值,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肾脏体积增大,此期病理改变为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
2、间歇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间歇性轻度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仍高于正常,血压可能开始升高,此期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硬化早期。
3、持续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血压明显升高,此期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4、大量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出现明显水肿和低蛋白血症,此期病理改变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控制血糖血压可延缓病情进展,建议每3-6个月进行肾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