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养饮食 > 人群饮食 > 儿童饮食

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指标

| 1人回答 | 2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指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邸立君
邸立君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指标通常表现为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同时伴有血清铁指标异常。常见指标包括MCV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以及RDW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如果怀疑缺铁性贫血,需及时寻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调整饮食、补铁或治疗潜在疾病。
1、血常规指标的异常表现
缺铁性贫血主要体现在血常规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关指标上。常见异常包括:
红细胞计数RBC减少:提示体内红细胞生成不足。
血红蛋白Hb浓度降低:为贫血的直接表现,男性低于130 g/L、女性低于120 g/L可能提示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降低:即“小细胞性贫血”,MCV通常低于80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减少:显示红细胞内部血红蛋白量较低。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高:说明红细胞大小差异较大,常出现在缺铁性贫血的早期。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饮食摄入不足:铁元素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瘦肉、动物肝脏以及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菠菜、豆类。长期饮食结构单一或素食者可能面临铁摄入不足的问题。
2铁吸收障碍: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肠炎、部分药物如抗生素、制酸剂可能抑制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女性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出血如痔疮、消化性溃疡出血或其他隐匿性出血为常见原因。
3、治疗与应对方法
1饮食调整:增加含铁食品的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鸡蛋等。同时摄入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如橙子、柠檬。
2药物补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铁或注射铁剂。服用铁剂时建议餐后服用以减少胃部不适,若出现明显副作用,应咨询医生调整方案。
3治疗潜在疾病:如因慢性出血导致贫血,需明确出血部位并及时治疗如胃镜下止血、手术等。对于吸收障碍导致的贫血,应治疗基础疾病如克罗恩病。
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指标变化能够为疾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患者应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若发现疑似缺铁性贫血,应及时调整饮食,采取适当补铁措施,并咨询医生以寻找病因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有哪些症状

小孩缺铁性贫血可能出现皮肤苍白、乏力、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等症状。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氧气运输能力。

1、皮肤苍白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使得皮肤、黏膜等部位颜色变浅。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及眼睑结膜颜色变淡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指甲床也会呈现苍白色。家长需观察孩子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

2、乏力

由于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患儿容易感到疲倦、乏力。轻度贫血可能表现为活动后容易疲劳,重度贫血则可能出现安静状态下也感到无力。这种症状会影响孩子的日常活动和生长发育,家长需注意孩子体力变化情况。

3、食欲减退

缺铁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患儿出现食欲下降、厌食等症状。长期食欲不振可能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和贫血程度。部分患儿可能伴有舌炎、口角炎等口腔病变。家长应鼓励孩子少量多餐,选择富含铁质的食物。

4、注意力不集中

大脑缺氧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患儿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等表现。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行为问题或学习障碍。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这些变化时,应考虑贫血可能并及时就医检查。

5、异食癖

部分缺铁性贫血患儿会出现异食癖,表现为喜欢吃泥土、墙皮、纸张等非食物物质。这种行为可能与铁缺乏导致味觉改变有关。异食癖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引起消化道问题。家长发现此类异常行为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对于缺铁性贫血患儿,家长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蛋黄等摄入。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以促进铁吸收。避免让孩子大量饮用牛奶或茶类饮品,这些会影响铁的吸收。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不要自行使用补铁药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