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高压155低压95属于高血压1级,是否需要药物干预需结合心血管风险分层评估,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有无靶器官损害、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10年心血管病风险等。
1、风险分层:无其他危险因素者可先进行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合并1-2个危险因素建议1-3个月观察期;存在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需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2、生活方式:每日限盐5克以下,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控制体重指数小于24,戒烟限酒。这些措施可使收缩压降低5-20毫米汞柱。
3、药物选择:常用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等,需根据合并症个体化选择。
4、监测频率:初始治疗阶段每周测量2-3次,稳定后每月1次。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
建议记录血压日记,包含晨起、睡前及服药后2小时血压值,就诊时携带供医生参考调整方案。
持久性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缺血及血栓栓塞,其中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
1、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导致心室率不规则,长期可能引起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控制心室率并改善心功能,药物可用地高辛、美托洛尔、呋塞米。
2、脑卒中心房颤动使左心房血流淤滞形成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栓塞。抗凝治疗是关键,常用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
3、心肌缺血快速心室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诱发心绞痛。需控制心率并改善冠脉供血,药物包括硝酸甘油、比索洛尔、曲美他嗪。
4、血栓栓塞心房内血栓可能脱落至外周动脉,引起肢体或内脏梗死。除抗凝治疗外,严重时需手术取栓。
患者应定期监测INR值,低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出现胸闷、言语不清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