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血液科

患有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要换多少血

|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患有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要换多少血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海泉
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通常需要换出相当于宝宝血液总量1.5倍到2倍的血液,以清除体内高浓度胆红素、抗体及其他病理物质,从而改善症状。具体换血量和方式需要根据新生儿的体重、胆红素水平、溶血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由医生个体化制定。通常一次换血可显著改善症状,必要时可能需要重复操作。
1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导致母体中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引发黄疸、贫血等症状。其中,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换血治疗为什么有效?
换血治疗通过替换患儿的血液,能够迅速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同时还可有效清除导致溶血的母源抗体和病理性红细胞。这是一种抢救性治疗,通常用于光疗等常规治疗无效的中重度病例。
3换血治疗要换多少血?
换血量一般根据患儿的体重和血液总量计算。新生儿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10%,以一个3公斤的新生儿为例,其总血量大约为240-300毫升。按照1.5倍至2倍总血量作为标准换血量,应换血大约360-600毫升。具体过程中,医生会分批进行,每次换出10-20毫升,慢慢完成全程,确保安全性和效果。
4换血治疗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换血治疗在适应症明确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是安全的,但仍存在低血糖、电解质紊乱、感染、出血等可能性。整个过程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由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实施。手术前需准备好配型血,换血后密切监控胆红素水平和生命体征,避免并发症。
5其他治疗与前期预防
在换血前,医生一般会尝试光疗、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等保守治疗。若ABO血型不合风险较高或母产抗体水平升高,在孕期可对母亲进行监测和干预,必要时选择早产并行换血。母乳喂养中需权衡利弊,避免加重病情。
新生儿溶血症换血治疗是抢救重症患儿的重要措施,其换血量需因人而异,并由专业团队操作以确保安全有效。如果新生儿确诊溶血症,家长需及时就医并全程配合治疗,以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溶血症父母血型

新生儿溶血症可能与父母血型不匹配有关,通常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新生儿溶血症可通过光照治疗、药物治疗、换血治疗等方式干预。父母血型不匹配时,母亲体内可能产生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导致溶血。 1、血型不匹配:新生儿溶血症通常发生在母亲为Rh阴性血型,父亲为Rh阳性血型的情况下。Rh阴性母亲在怀孕或分娩过程中接触到Rh阳性胎儿的血液,体内产生抗体,再次怀孕时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溶血。Rh阴性孕妇需在孕期注射Rh免疫球蛋白,预防抗体产生。 2、ABO血型不合:母亲为O型血,父亲为A型、B型或AB型血时,胎儿可能继承父亲的A型或B型血,与母亲血型不匹配。母亲体内产生的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溶血。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通常较轻,可通过光照治疗缓解黄疸。 3、黄疸表现: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的症状是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严重黄疸可能导致核黄疸,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光照治疗是缓解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分解。 4、贫血症状:溶血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新生儿可能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需通过输血治疗,补充红细胞,改善贫血症状。轻度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促进红细胞生成。 5、肝脾肿大:溶血过程中,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肝脏和脾脏承担清除受损红细胞的任务,可能导致肝脾肿大。肝脾肿大可能伴随腹部肿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肝脾肿大需通过药物治疗或换血治疗,减轻器官负担。 新生儿溶血症的护理需注意监测黄疸和贫血情况,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避免感染。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母亲需注意饮食均衡,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的食物。光照治疗期间,需保护新生儿眼睛,避免蓝光直接照射。定期随访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