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心衰通常分为四级,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依次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Ⅰ级心衰患者日常活动不受限,普通体力活动不会引起明显气促或乏力。这类患者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轻微症状,通常通过规律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即可控制病情,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美托洛尔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需定期监测心率及血压。Ⅱ级心衰患者轻度体力活动受限,安静时无不适,但快步行走或爬楼梯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疲劳。此类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医生可能联合使用地高辛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Ⅲ级心衰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微活动如穿衣、洗漱即可诱发症状,常伴有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加强利尿剂如托拉塞米注射液的应用,必要时住院调整用药方案。Ⅳ级心衰患者即使静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可能合并胸腔积液、肝淤血等并发症,需紧急医疗干预,部分患者需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心脏移植。
心衰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每日监测体重变化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限制每日饮水量,戒烟酒并控制情绪波动。建议每周进行3-5次舒缓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运动强度以不引发气促为度。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若出现脚踝肿胀加剧、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