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检测血中谷丙转氨酶浓度能够指示肝脏损伤,主要与肝细胞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性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因素有关。
1、肝细胞通透性增加:肝细胞膜完整性受损时,谷丙转氨酶从细胞内漏出进入血液,轻度升高常见于脂肪肝或药物性肝损伤,可通过戒酒、停用肝毒性药物改善。
2、肝细胞坏死:急性病毒性肝炎等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时,谷丙转氨酶显著释放,数值常超过正常值10倍,需抗病毒治疗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甘草酸苷等护肝药物。
3、胆汁淤积性损伤:胆管梗阻引发胆汁反流损伤肝细胞,谷丙转氨酶与碱性磷酸酶同步升高,可能伴随黄疸,需解除梗阻并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
4、酒精性肝病:乙醇代谢产物直接破坏肝细胞线粒体,导致谷丙转氨酶持续中度升高,戒酒是关键治疗措施,严重时需补充B族维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日常应避免酗酒及滥用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完善超声或病毒学检查。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9单位每升属于轻度升高,可能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因素有关。
1、脂肪肝长期高脂饮食或肥胖可能导致脂肪肝,表现为轻度转氨酶升高,可通过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改善。
2、病毒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细胞损伤,需完善肝炎病毒筛查,确诊后需抗病毒治疗。
3、药物性肝损伤部分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需及时停用可疑药物。
4、酒精性肝病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损伤,戒酒是首要治疗措施,必要时需保肝药物治疗。
建议避免饮酒、规律作息,1-2周后复查肝功能,若持续升高需进一步检查腹部超声等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