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降血压常用药物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五类,具体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
1、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扩张血管,氨氯地平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非洛地平对血管选择性较高,适用于合并冠心病患者。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依那普利作用时间持久,贝那普利对肾脏保护作用明显,但可能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特异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厄贝沙坦降压效果平稳,替米沙坦半衰期较长可实现24小时控压。
4、利尿剂氢氯噻嗪通过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吲达帕胺兼具利尿和钙拮抗作用,呋塞米适用于伴有水肿的急症患者。
5、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比索洛尔对β1受体选择性更高,阿替洛尔适用于年轻交感兴奋型高血压患者。
降压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配合低盐饮食、规律运动和体重控制等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更佳,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高血压可能由原发性高血压、肾实质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主动脉缩窄等疾病引发。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肾脏疾病、内分泌异常。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这类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降压药物。
2、高盐饮食长期摄入过量钠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建议每日食盐量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腌制食品摄入,适当补充钾含量高的香蕉、菠菜等食物。
3、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肾性高血压,常伴有蛋白尿、水肿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可使用呋塞米、贝那普利等药物。
4、内分泌异常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会引起继发性高血压,表现为阵发性头痛、心悸,需手术或使用螺内酯等药物治疗。
建议高血压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规律监测血压变化,出现头晕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