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可通过血糖监测、水分补充、药物调整、并发症管理等方式预防。该急症多由严重脱水、血糖失控、感染诱发、合并用药等因素导致。
1、血糖监测每日规律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使用血糖仪记录波动。血糖持续超过16.7mmol/L时需就医调整降糖方案,避免使用格列本脲等长效磺脲类药物。
2、水分补充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发热或腹泻时增量。脱水可能引发血液浓缩,表现为皮肤干燥、尿量减少,可口服补液盐预防电解质紊乱。
3、药物调整遵医嘱规范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合并感染时需及时联用抗生素,慎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可能升高血糖的药物。
4、并发症管理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定期检查肾功能。急性胰腺炎、脑卒中等疾病可能诱发代谢紊乱,需监测血酮及血浆渗透压。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高糖饮食,出现多饮多尿加重、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须立即急诊处理。
1型糖尿病可通过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干预等方式控制。该病由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1、胰岛素治疗使用重组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制剂,根据血糖波动规律采用基础+餐时方案,需配合医生调整剂量。
2、血糖监测每日多次指尖血糖检测结合糖化血红蛋白评估,动态血糖仪可发现隐匿性高血糖或低血糖,指导治疗优化。
3、营养干预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控制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保证蛋白质与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血糖剧烈波动。
4、运动管理规律有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并补充碳水化合物,防止运动相关性低血糖发生。
患者需定期筛查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应急,家长需掌握儿童低血糖识别与处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