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中暑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液治疗、药物辅助等方式缓解。中暑通常由高温暴露、体液丢失、散热障碍、适应能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脱离高温环境: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避免持续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
2、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冰袋冷敷大血管处,配合扇风加速蒸发散热,监测体温降至38℃以下。
3、补液治疗: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凉开水或运动饮料,重度中暑需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
4、药物辅助:可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解暑药物,出现意识障碍需立即送医。
夏季外出应避开高温时段,穿戴防晒衣物,每小时补充200毫升水分,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时及时干预。
嗓子疼伴随高烧不退可能由急性扁桃体炎、流感、链球菌性咽炎、EB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对症退热、局部护理等方式缓解。
1、急性扁桃体炎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扁桃体红肿化脓,表现为吞咽疼痛、高热。治疗需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退热,生理盐水漱口缓解症状。
2、流感病毒感染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全身症状,常见持续高热、肌肉酸痛。可服用奥司他韦抗病毒,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连花清瘟胶囊辅助治疗。
3、链球菌性咽炎A组链球菌感染导致咽部剧烈疼痛伴高热,可能引发风湿热。需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配合咽拭子检测,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消毒。
4、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表现为咽峡炎、顽固高热,可能伴肝脾肿大。治疗以更昔洛韦抗病毒为主,必要时短期使用泼尼松控制炎症。
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适量饮用温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咽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