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维生素D中毒是由于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D导致血钙异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常见原因包括超剂量补充剂使用、误服高剂量药物、疾病继发代谢异常等。
1、补充过量长期超过每日4000IU的维生素D补充可能导致蓄积中毒,需立即停用补充剂并监测血钙水平,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降钙素或帕米膦酸钠促进钙排泄。
2、药物误服误将维生素D注射剂作为口服制剂使用或重复用药可能引发急性中毒,需急诊处理静脉补液,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肠道钙吸收。
3、疾病因素可能与结节病、淋巴瘤等肉芽肿疾病有关,这类疾病会使巨噬细胞异常活化维生素D,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限制钙摄入。
4、遗传易感CYP24A1基因突变导致维生素D降解障碍,此类患者即使常规剂量也可能中毒,需终身避免日晒并严格限制维生素D摄入。
日常避免自行超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出现多饮多尿、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测血钙和维生素D水平。
神经型食物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早期恶心呕吐、进展期神经麻痹、终末期呼吸衰竭。常见致病因素包括肉毒杆菌毒素、河豚毒素等。
1、早期表现进食后数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可能伴随头晕乏力。建议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保留样本送检。
2、神经麻痹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后出现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等颅神经麻痹症状。需紧急使用肉毒抗毒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肉毒抗毒素A型、B型、E型。
3、肌肉瘫痪毒素扩散导致四肢肌肉无力、抬头困难等运动障碍。需进行呼吸功能监测,必要时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4、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导致窒息,需立即转入ICU进行机械通气。死亡率较高,存活者可能遗留长期神经损伤。
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催吐。日常注意食品卫生,慎食自制发酵食品、河豚等高风险食物。